目前,经乡镇污水处理为主的小型污水处理项目主要应用技术有:A2O、氧化沟、人工湿地、PASG、生物转盘、MBR、AO、SBR等。
其中,品牌公司以一体化设备为主的有:
绿地环保公司的以A2O+沉淀一体化的四合一污水处理设备;
绿地环保公司的以CMBR组合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备;
桑德公司的以生物转盘+沉淀的处理工艺;
金达莱环保的以兼氧MBR为主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设备;
以四川中天蓝瑞等环保公司的PASG污水处理技术;
以及各环保公司采用的人工湿地、AO(水解酸化+接触氧化)、SBR、氧化沟等,部分公司以平面组合的方式所生产的所谓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在乡镇、农村污水处理中,以人工湿地的投资、运行成本为最低,但其占地面积较大,且在无法满足全程自流的条件下仍需部分提升(大部分存在此问题),主要缺点是湿地堵塞、冬季植物休眠所导致的出水不达标问题。对于出水水质要求不严,以景观为主的项目可以采用。
以市政污水处理技术为主,采用照搬、缩减、重新排列组合的氧化沟、A2O、SBR、AO等技术的乡镇污水处理,由于没有本质上的创新,其工艺本质没有改变,配套的设备没有减少(有些是不负责任的无备用配备的减少),由于处理规模上较小,其吨水投资及运行成本实际上远高于市政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及运行成本。10万-20万吨/日的城市污水厂投资成本在1500元/吨左右,5万吨/日的污水厂投资成本为1500-2000元/吨,1万吨/日的投资成本为3000元/吨左右,如果日处理能力1000吨左右,吨投资成本可能达到五六千块钱。 一个日处理能力只有4000吨的污水处理厂,要保本运行,污水处理费要远远超过1元/吨。
MBR污水处理技术,其中心是膜,以膜分离实现泥水的分离,以达到生化段的高污泥浓度运行,提高容积负荷。但其主要问题也集中在膜,受膜的寿命、质量、成本的影响,投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设备吨水投资为4000元左右。而膜的通量、堵塞、清洗等问题使其管理复杂化,膜的更换也增加了运行成本。
总磷超标是另一个主要问题:在减少排泥(甚至有说不排泥的),其总磷的超标问题是主要问题。
排泥问题:MBR技术可实现水与泥的停留时间彻底分离,通过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而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量,但要做到不排泥是不可能的,进水中SS含有大量的无机泥,在集积到一定值时,必须进行排泥。
目前,乡镇污水处理项目主要以区域打捆投资建设为主,以达到规模化及管理集中化的目的。
2011年桑德公司采用其专利技术对长沙县的1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打捆建设,16个项目的总处理水量为29400t/d,执行的排放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厂区建设总投资1.15亿元,管网共97公里,投资1.4亿元。污水处理厂建设平均吨水投资3912元,管网建设平均每米1443.3元(以上为公开资料)。
2015年绿地环保与贵州省盘县签订打捆建设该县一期12个乡镇、二期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的建设。一期12个乡镇包括平关、大海子、两河、刘官、哒啦仙谷、盘江、羊场、淤泥、乐民、盘南园区、松河、盘北园区,12个乡镇污水处理的总水量为28500t/d,其中9个乡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3个乡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管网总计36公里。二期全部执行一级A标准。采用绿地环保的专利技术设备“四合一污水处理设备”,厂区建设总投资0.632亿元,管网建设36公里总投资0.468亿元,污水处理厂建设平均吨水投资2217.5元,管网建设平均每米1300元。吨水运行直接成本为0.3元。
通过对两个代表性的项目进行对比,在没有扣除物价、人工费用上涨的情况下,在排放标准提高的情况下,我司的技术与国内其他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上的节省幅度是巨大的,如在同等排放标准情况下,建设投资只有国内其他技术建设投资的一半。
而项目的占地及建设工期,更是“四合一污水处理设备”的优势。
至于PASG技术,水投方面已有投资建设应用,在这里不作简述。